:::

環教學習地圖

*」欄位的資料為必填。

學校資料

市立義方國小
衛生組長
rfwang@yfes.tp.edu.tw

填報資料

臺北市北投區珠海路155號
原有持續維護
建築物頂樓
盆缽式、棚架式、攀爬式、綠牆

(參考網站http://card.url.com.tw/realads/map_latlng.php,輸入學校地址)
121.50931度 , 25.14238度

(可使用google map計算)
330
滴灌、人工、其他 其他:定時循環噴水
綠手指志工 10人
390

本學年預計實施期程與內容

1.第1~2週 : 第一次種植前準備(清洗定植籃、水耕槽、管耕槽、蚓菜槽積水排除、盆缽翻土)。
2.第3週 : 三樓蚓菜系統(水耕區)配合四年級自然課,種植絲瓜、南瓜、萵苣類葉菜、辣椒等。二樓土耕區(盆缽、棚架及高層架種植區)配合輔導室資源班課程以及一年級生活課程,種植萵苣類葉菜、糯米椒以及水果小黃瓜、佛手瓜。五樓綠牆及盆缽種植區-種植百香果、炮仗花、萵苣類葉菜。
3.第4~7週 : 田間觀察。觀察紀錄作物生長高度、葉片數量、外觀及病蟲害(認識蚜蟲、金花蟲、瓢蟲、螞蟻的共生關係,白粉病及葵無露使用),以及認識小黃瓜公母花差異、授粉(結果)狀況。
第8週 : 三樓蚓菜系統採收。(二樓盆缽種植區由輔導室及一年級班級視蔬菜生長狀況採收)
4.第9-10週 :第二次種植前準備。
5.第11週 : 三樓蚓菜系統、二樓盆缽種植區進行第二次種植。
6.第18週 : 期末收成。
7. 蔬菜收成後,一部份在課堂上讓學生實作不開火免動刀料理,一部份讓學生帶回與家人分享,學習挑菜、洗菜、切菜、烹煮調味,親子共作完成一道菜餚。剩下部分會讓學生整理、包裝後,於放學時間在校門口販售,賣菜所得作為下次種植時的購苗基金。

1.第1~2週 : 第一次種植前準備。
2.第3週 : 三樓蚓菜系統(水耕區)配合四年級自然課、二樓高層架種植區(土耕區)配合輔導室資源班課程,開始種植葉類蔬菜,包含、福山萵苣、綠鹿角萵苣、紅鹿角萵苣、菊苣、紫翠和紅翠等葉菜。
3.第8週 : 三樓蚓菜系統採收。(二樓高層架種植區由輔導室視蔬菜生長狀況採收)
4.第9-10週 :第二次種植前準備。
5.第11週 : 三樓蚓菜系統、二樓高層架種植區進行第二次種植。種植蔬菜仍以葉菜為主。
6.第18週 : 期末收成。
7. 蔬菜收成後,一部份讓參與的學生帶回與家人分享,剩下部分會讓學生整理、包裝後,於放學時間在校門口販售,賣菜所得作為下次種植時的購苗及烹飪活動基金。

本校目前共建置綠屋頂2區,綠牆2處,如下:
綠屋頂1區-蚓菜系統:建置於2樓愛閱光廊的屋頂上(行政大樓與體育館連通走廊屋頂)。
綠屋頂2區:位於愛閱光廊外凸屋頂平台,採盆缽及高層架方式種植。
綠牆1處:位於行政大樓5樓,美勞教室與E化教室間平台。
綠牆2處:位於愛閱光廊外凸屋頂平台。

一、達成SDGs永續發展目標:
1. SDG12「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本校蚓菜共生系統以生廚餘飼養蚯蚓,來源含學生營養午餐殘餘的果皮、幼兒園廚房的生廚餘,以及市場收回之果皮菜葉,具有「農業生產零廢棄」之示範效果,達到永續生產目標。另外,本校食農教育推廣「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的健康飲食觀念,減少食物旅程,達成永續消費目標。
2. SDGs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使用再生能源(太陽能)驅動水循環馬達,降低碳排放。

二、提供生物多樣性觀察場域:
本校綠屋頂以種植可食地景為主,昆蟲食草蜜源為輔,可吸引鳥類、昆蟲和其他小型生物來此棲息繁衍,增加生物多樣性。學生可近距離觀察,學習各種生物的生態特徵,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

三、升級綠化節能與學生學習:
綠屋頂及綠牆種植之植物層可以吸收太陽輻射並釋放水蒸氣,可減少熱島效應,從而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減少熱量傳輸,保持建築物內部溫度的穩定性,減少能源消耗,進而增進學生學習之效果。

四、兼備田園食農與輔導功能:
本校蚓菜系統配合四年級自然課程進行教學,讓學生實際體驗不同的種植方式(水耕),並透過教學、種植、觀察、收成、食用等過程,落實「從田間到餐桌」的目標,實現低碳的綠色農業之理念。另外,潛能班孩子透過簡易的工具來操作與種植,可訓練其肢體動作的協調性、舒緩情緒、培養人際互動,增進自我認同,達到田園治療的效果。

五、導入惜食友善與循環經濟: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最新發表「糧食浪費指數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浪費近10億噸食物,且有8-10%溫室氣體排放量與食物浪費有關。因此,本校推廣食農教育不僅讓孩子了解從產地到餐桌、認識食物的源頭,從生產、養護、採收、清洗包裝、義賣,再將義賣所得購置生產面資源,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循環經濟的重要性,並學習減少產製過程中的副產物或廢棄物,進而減少破壞,達致惜食、友善環境的實踐。

六、深化環境美學與人文素養:
本校綠屋頂及綠牆造型多樣,可創造一個綠意盎然的環境,增添學校建築的美感,並可提供視覺上吸引人的景觀,讓親師生徜徉在自然的氛圍中。夏季午後微風拂來,漫步在瓜棚下,放眼所見盡是結實纍纍的南瓜、絲瓜、百香果;耳朵所聽盡是蟲鳴鳥叫,這大自然的饗宴正是義方最有價值的資源。

★本年度執行成果:
1. 綠牆PART2,舞蝶紛飛精彩可期。
本校建置的第二座綠牆,採垂直攀爬網及棚架設計。配合自然課程所需,垂直攀爬網種植臺灣原生攀爬植物(蝴蝶食草-馬兜鈴、華他卡藤、歐曼、爬森藤),未來植物生長茂盛後,不僅能有效阻隔陽光穿透玻璃帷幕,降低室內悶熱,並且能吸引鳳蝶、斑蝶來此駐足繁衍,讓師生能就近觀察昆蟲生態,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

2.經驗分享與傳承,營造學習共同體。
由行政帶領教師團隊一同規劃本校田園食農課程已多年,每學期透過田園食農課程推動小組會議分享與省思,行政與教師在合作中互補增能,培養自信,讓每個課程能單獨執行的教師越來越多,營造一個友善的學習共同體。

3.教師專業支持,築夢踏實更穩健。
綠屋頂規劃方向緊扣本校田園食農課程理念~「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亦為自然領域課程的延伸。透過課發會及教師專業發展社群協助課程規劃,除了兼顧縱向與橫向課程實施,更兼具實際操作的可行性


★未來推展方向:
1.持續走進社區,推廣義方的食農理念。
學生採收後一部份的蔬菜我們會在校門口販售,而這幾年家長們也都會期待我們種植的無毒蔬菜。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好康的東西,校長首先領軍,帶著四年級孩子走進社區公園,推廣義方的食農理念~「食在地的新鮮,食當季的美味,食無毒的健康」。

2.整合多方資源,永續經營不斷層。
小學校人力少,各項資源亦不足,因此更重視資源的整合與使用效益。除了透過各種場合與機會不斷推廣本校田園食農理念,讓更多有志一同的家長加入本校綠手指行列外,亦積極爭取各基金會的挹注,改善學校食農教育設施,並透過ESG永續發展協會與本校簽訂產學合作,引進專家指導,硬體及軟體全面升級;另外也申請AIESEC國際青年志工到校服務,除了為學生介紹她的國家特色外,也結合她的專長永續發展目標(SDGs)在各年段規劃相關課程,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飲食文化,也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激發孩子們對食材運用的無限想像。

綠屋頂成果照片/說明

Array
(
    [id] => 4416
    [type_id] => 10
    [school_id] => 197
    [school_type_id] => 2
    [school_name] => 市立義方國小
    [name] => 王仁甫
    [job_title] => 衛生組長
    [pho] => (02)28917433*123
    [email] => rfwang@yfes.tp.edu.tw
    [address] => 臺北市北投區珠海路155號
    [base] => 原有持續維護
    [base_location] => 建築物頂樓
    [base_location_other] => 
    [farming_method] => 盆缽式、棚架式、攀爬式、綠牆
    [farming_method_other] => 
    [base_longitude] => 121.50931
    [base_latitude] => 25.14238
    [base_area] => 330
    [watering_method] => 滴灌、人工、其他
    [watering_method_other] => 定時循環噴水
    [funding_source_school] => 校內預算
    [funding_source_other] => 
    [other_assist] => 綠手指志工 10人
    [total_num] => 390
    [implement_content1] => 1.第1~2週 : 第一次種植前準備(清洗定植籃、水耕槽、管耕槽、蚓菜槽積水排除、盆缽翻土)。
2.第3週 : 三樓蚓菜系統(水耕區)配合四年級自然課,種植絲瓜、南瓜、萵苣類葉菜、辣椒等。二樓土耕區(盆缽、棚架及高層架種植區)配合輔導室資源班課程以及一年級生活課程,種植萵苣類葉菜、糯米椒以及水果小黃瓜、佛手瓜。五樓綠牆及盆缽種植區-種植百香果、炮仗花、萵苣類葉菜。
3.第4~7週 : 田間觀察。觀察紀錄作物生長高度、葉片數量、外觀及病蟲害(認識蚜蟲、金花蟲、瓢蟲、螞蟻的共生關係,白粉病及葵無露使用),以及認識小黃瓜公母花差異、授粉(結果)狀況。
第8週 : 三樓蚓菜系統採收。(二樓盆缽種植區由輔導室及一年級班級視蔬菜生長狀況採收)
4.第9-10週 :第二次種植前準備。
5.第11週 : 三樓蚓菜系統、二樓盆缽種植區進行第二次種植。
6.第18週 : 期末收成。
7. 蔬菜收成後,一部份在課堂上讓學生實作不開火免動刀料理,一部份讓學生帶回與家人分享,學習挑菜、洗菜、切菜、烹煮調味,親子共作完成一道菜餚。剩下部分會讓學生整理、包裝後,於放學時間在校門口販售,賣菜所得作為下次種植時的購苗基金。
    [implement_content2] => 1.第1~2週 : 第一次種植前準備。
2.第3週 : 三樓蚓菜系統(水耕區)配合四年級自然課、二樓高層架種植區(土耕區)配合輔導室資源班課程,開始種植葉類蔬菜,包含、福山萵苣、綠鹿角萵苣、紅鹿角萵苣、菊苣、紫翠和紅翠等葉菜。
3.第8週 : 三樓蚓菜系統採收。(二樓高層架種植區由輔導室視蔬菜生長狀況採收)
4.第9-10週 :第二次種植前準備。
5.第11週 : 三樓蚓菜系統、二樓高層架種植區進行第二次種植。種植蔬菜仍以葉菜為主。
6.第18週 : 期末收成。
7. 蔬菜收成後,一部份讓參與的學生帶回與家人分享,剩下部分會讓學生整理、包裝後,於放學時間在校門口販售,賣菜所得作為下次種植時的購苗及烹飪活動基金。
    [implement_evidence] => 6Ie65YyX5biC5YyX5oqV5Y2A576p5pa55ZyL5rCR5bCP5a2455Sw5ZyS5pqo6aOf6L6y5pWZ6IKy6Kqy56iL57WQ5qeL5LiA6Ka96KGoLS0xMTMwMTIx5L(2Bu5q2j54mIXzI0MDQyMjEwMzAyOA(3D(3D_4416.docx
    [implement_evidence_name] => 臺北市北投區義方國民小學田園暨食農教育課程結構一覽表--1130121修正版.docx
    [features] => 本校目前共建置綠屋頂2區,綠牆2處,如下: 
綠屋頂1區-蚓菜系統:建置於2樓愛閱光廊的屋頂上(行政大樓與體育館連通走廊屋頂)。
綠屋頂2區:位於愛閱光廊外凸屋頂平台,採盆缽及高層架方式種植。
綠牆1處:位於行政大樓5樓,美勞教室與E化教室間平台。
綠牆2處:位於愛閱光廊外凸屋頂平台。 

一、達成SDGs永續發展目標:
1. SDG12「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本校蚓菜共生系統以生廚餘飼養蚯蚓,來源含學生營養午餐殘餘的果皮、幼兒園廚房的生廚餘,以及市場收回之果皮菜葉,具有「農業生產零廢棄」之示範效果,達到永續生產目標。另外,本校食農教育推廣「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的健康飲食觀念,減少食物旅程,達成永續消費目標。
2. SDGs 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使用再生能源(太陽能)驅動水循環馬達,降低碳排放。

二、提供生物多樣性觀察場域:
本校綠屋頂以種植可食地景為主,昆蟲食草蜜源為輔,可吸引鳥類、昆蟲和其他小型生物來此棲息繁衍,增加生物多樣性。學生可近距離觀察,學習各種生物的生態特徵,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

三、升級綠化節能與學生學習:
綠屋頂及綠牆種植之植物層可以吸收太陽輻射並釋放水蒸氣,可減少熱島效應,從而降低周圍環境的溫度,減少熱量傳輸,保持建築物內部溫度的穩定性,減少能源消耗,進而增進學生學習之效果。

四、兼備田園食農與輔導功能:
本校蚓菜系統配合四年級自然課程進行教學,讓學生實際體驗不同的種植方式(水耕),並透過教學、種植、觀察、收成、食用等過程,落實「從田間到餐桌」的目標,實現低碳的綠色農業之理念。另外,潛能班孩子透過簡易的工具來操作與種植,可訓練其肢體動作的協調性、舒緩情緒、培養人際互動,增進自我認同,達到田園治療的效果。

五、導入惜食友善與循環經濟: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最新發表「糧食浪費指數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浪費近10億噸食物,且有8-10%溫室氣體排放量與食物浪費有關。因此,本校推廣食農教育不僅讓孩子了解從產地到餐桌、認識食物的源頭,從生產、養護、採收、清洗包裝、義賣,再將義賣所得購置生產面資源,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循環經濟的重要性,並學習減少產製過程中的副產物或廢棄物,進而減少破壞,達致惜食、友善環境的實踐。

六、深化環境美學與人文素養:
本校綠屋頂及綠牆造型多樣,可創造一個綠意盎然的環境,增添學校建築的美感,並可提供視覺上吸引人的景觀,讓親師生徜徉在自然的氛圍中。夏季午後微風拂來,漫步在瓜棚下,放眼所見盡是結實纍纍的南瓜、絲瓜、百香果;耳朵所聽盡是蟲鳴鳥叫,這大自然的饗宴正是義方最有價值的資源。

    [experience_reflection] => ★本年度執行成果:
1. 綠牆PART2,舞蝶紛飛精彩可期。
本校建置的第二座綠牆,採垂直攀爬網及棚架設計。配合自然課程所需,垂直攀爬網種植臺灣原生攀爬植物(蝴蝶食草-馬兜鈴、華他卡藤、歐曼、爬森藤),未來植物生長茂盛後,不僅能有效阻隔陽光穿透玻璃帷幕,降低室內悶熱,並且能吸引鳳蝶、斑蝶來此駐足繁衍,讓師生能就近觀察昆蟲生態,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

2.經驗分享與傳承,營造學習共同體。
由行政帶領教師團隊一同規劃本校田園食農課程已多年,每學期透過田園食農課程推動小組會議分享與省思,行政與教師在合作中互補增能,培養自信,讓每個課程能單獨執行的教師越來越多,營造一個友善的學習共同體。

3.教師專業支持,築夢踏實更穩健。
綠屋頂規劃方向緊扣本校田園食農課程理念~「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亦為自然領域課程的延伸。透過課發會及教師專業發展社群協助課程規劃,除了兼顧縱向與橫向課程實施,更兼具實際操作的可行性
。

★未來推展方向:
1.持續走進社區,推廣義方的食農理念。
學生採收後一部份的蔬菜我們會在校門口販售,而這幾年家長們也都會期待我們種植的無毒蔬菜。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好康的東西,校長首先領軍,帶著四年級孩子走進社區公園,推廣義方的食農理念~「食在地的新鮮,食當季的美味,食無毒的健康」。

2.整合多方資源,永續經營不斷層。
小學校人力少,各項資源亦不足,因此更重視資源的整合與使用效益。除了透過各種場合與機會不斷推廣本校田園食農理念,讓更多有志一同的家長加入本校綠手指行列外,亦積極爭取各基金會的挹注,改善學校食農教育設施,並透過ESG永續發展協會與本校簽訂產學合作,引進專家指導,硬體及軟體全面升級;另外也申請AIESEC國際青年志工到校服務,除了為學生介紹她的國家特色外,也結合她的專長永續發展目標(SDGs)在各年段規劃相關課程,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飲食文化,也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激發孩子們對食材運用的無限想像。

    [base_photo1] => 1121user631_4416.jpg
    [base_photo_name1] => 二樓綠牆.jpg
    [base_description1] => 這是本校建置的第二座綠牆,採垂直攀爬網及棚架設計。配合自然課程所需,垂直攀爬網種植臺灣原生攀爬植物(蝴蝶食草-馬兜鈴、華他卡藤、歐曼、爬森藤),未來植物生長茂盛後,不僅能有效阻隔陽光穿透玻璃帷幕,降低室內悶熱,並且能吸引鳳蝶、斑蝶來此駐足繁衍,讓師生能就近觀察昆蟲生態,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另外棚架及盆缽部分則規劃田園實作區,讓資源班及一年級學生可就近操作食農課程,學生可隨時觀看自己種植的作物,增加生活樂趣與田園學習效果。
    [base_photo2] => 1121user882_4416.jpg
    [base_photo_name2] => 永續蚓菜系統.jpg
    [base_description2] => 蚓菜系統是義方重要的食農教育場域,也是義方推廣永續發展理念的重要代表。用孩子的話來說,蚓菜系統可以把我們不要的果皮菜葉分解成有機物質,這樣不但少了垃圾車運送垃圾的碳足跡,也可以把有機物質拿來種菜,不但可以達到低碳、友善環境,還可以做到永續發展的目的。也有學生這樣說,蚓菜系統利用太陽能發電使馬達轉動,產生水循環,所以符合SDGs目標7的潔淨能源。
    [base_photo3] => 1121user293_4416.jpg
    [base_photo_name3] => 蚓菜採收-賣菜.jpg
    [base_description3] => 有別於其他年級操作土耕種植,四年級學生配合自然課程的水生生物,於屋頂平台的蚓菜系統種植水耕蔬菜。蚓菜系統是本校食農教育重要的教學場域之一,整套系統是以回收營養午餐果皮、幼兒園廚房生廚餘及師生所帶來的家戶生廚餘來餵養蚯蚓,再透過封閉的水循環系統,將蚯蚓所製造的液態肥導引至水耕種植槽,故不需施用任何肥料作物即可茂盛生長,學生將採收的蔬菜帶回與家人分享,更將義方食農的理念-「低碳、永續、無毒」傳遞給家人,透過這一把小小的種子,將「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的觀念深植在每一位家人心中。另外四年級孩子也將一部份蔬菜在校門口販售,推廣義方的食農理念「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頗受民眾歡迎,幾大籃菜很快便銷售一空。
    [base_photo4] => 1121user854_4416.jpg
    [base_photo_name4] => 生菜沙拉02.jpg
    [base_description4] => 去年找了幾位學生拍攝「免動刀不用火料理」的影片來推廣無毒健康飲食,讓更多人能知道義方國小食農教育的核心理念-「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透過簡單的處理與調味,呈現食材最原始的味道,吃的健康也能吃得安心,期待學生們能將義方的食農教育理念帶回家。
    [base_photo5] => 1121user95_4416.jpg
    [base_photo_name5] => 蔬果昔.jpg
    [base_description5] => 這個學年度學校申請到一位AIESEC國際青年志工到校服務,除了為學生介紹她的國家特色外,也結合她的專長永續發展目標(SDGs)在各年段規劃相關課程。其中四年級結合食農教育,讓孩子體驗一場新奇有趣的烹飪活動-lettuce smoothie(蔬果昔),課程主軸和義方的食農教育核心理念食在地(local fresh)、食當季(seasonal eating)不謀而合,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飲食文化,也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激發孩子們對食材運用的無限想像。
    [base_photo6] => 1121user746_4416.jpg
    [base_photo_name6] => 體表會賣菜.jpg
    [base_description6] => 義方國小食農教育的核心理念「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體表會是個很棒的宣傳機會,因此我們特別使用平日所收集包裝教科書的牛皮紙,將採收的蔬菜包裝成「花束」,在走廊的一角展攤販售,吸睛度百分百,搭配現場解說,能有效將「食在地的新鮮、食當季的美味、食無毒的健康」理念推廣給更多人知道,讓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為地球盡一分力,「減碳很簡單,從吃做起」!
    [base_photo7] => 1121user97_4416.jpg
    [base_photo_name7] => 特教班種菜02.jpg
    [base_description7] => 潛能班的孩子對食農課程充滿期待!種植前我讓孩子先動手撥動土壤,感受土壤表面與土壤中的溫度差異,感受土壤握在手中的觸感,找找土壤中有什麼新奇的事物,這些孩子的辨識能力較弱,給他們具體的引導,常能激發他們心中有趣的想像;接著,將一株株菜苗種到土裡,澆水、做植物插牌,逐步引導他們許下對種植的期待,孩子會更願意自發地進行後續的田間照顧。藍天下,生機盎然的菜印證了潛能班孩子能完成工作的想像,一盤盤剛採收的蔬菜象徵著孩子對自己的肯定,透過蔬菜種植的歷程,這些特教班的孩子建立自信肯定自我,更能將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與人分享。
    [base_photo8] => 1121user48_4416.jpg
    [base_photo_name8] => 觀察龍葵 瓢蟲.jpg
    [base_description8] => 資源班孩子的種植區旁長了一片龍葵,看似雜草卻是深具意義的民俗植物,因此我刻意留下,預備帶學生來此導覽。從外觀看,這片龍葵明顯區分成2大塊,我讓孩子試著找找有什麼差異。眼尖的孩子已經發現有些龍葵的莖葉上黑黑的,葉子捲捲的好像生病了……我跟孩子說了生物間共生的關係,介紹蚜蟲、螞蟻、瓢蟲間的愛恨情仇故事。瓢蟲,每個孩子都認識,但瓢蟲的小時候長什麼模樣卻沒幾個人知道,這天孩子們都看到了。另外我們也看到了龍葵紫黑色的果實,味道如何得自己來嘗嘗。田間觀察總是充滿各種驚奇,等待孩子隨時來發現。
    [marketing_url]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xKauUMaShHfRE9kj/?mibextid=cR73hX
    [video_link1]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Bkmt05St8&;;;;;;;;;;;;;;;;t=1s
    [video_link2]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1dWcMj5kcE&;;;;;;;;;;;;;t=49s
    [video_link3] => 
    [year] => 
    [acad_year] => 1121
    [status] => 1
    [sh_status] => 
    [sh_status_name] => {"score1":{"id":"614","name":"李婉淳","time":"2024-05-21 18:30:01"},"score2":{"id":"619","name":"劉家森","time":"2024-05-20 19:10:31"}}
    [score1] => 90
    [score1_note] => 
    [score2] => 90
    [score2_note] => 
    [score3] => 0
    [score3_note] => 
    [score_name] => 
    [time_update] => 2024-05-03 15:51:13
    [json_update_time] => ["2024-04-22 10:30:28","2024-04-22 11:43:05","2024-04-22 14:24:39","2024-04-23 07:37:45","2024-04-23 07:38:22","2024-04-30 16:13:20","2024-04-30 16:14:31","2024-04-30 20:30:58","2024-04-30 20:33:02","2024-04-30 23:47:45","2024-05-01 14:38:53","2024-05-01 14:42:43","2024-05-01 14:56:24","2024-05-02 12:46:53","2024-05-02 13:06:29","2024-05-03 15:51:13"]
    [time_add] => 0000-00-00 00:00:00
    [time_edit] => 2024-05-21 18:30:01
)
1
二樓綠牆.jpg
這是本校建置的第二座綠牆,採垂直攀爬網及棚架設計。配合自然課程所需,垂直攀爬網種植臺灣原生攀爬植物(蝴蝶食草-馬兜鈴、華他卡藤、歐曼、爬森藤),未來植物生長茂盛後,不僅能有效阻隔陽光穿透玻璃帷幕,降低室內悶熱,並且能吸引鳳蝶、斑蝶來此駐足繁衍,讓師生能就近觀察昆蟲生態,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另外棚架及盆缽部分則規劃田園實作區,讓資源班及一年級學生可就近操作食農課程,學生可隨時觀看自己種植的作物,增加生活樂趣與田園學習效果。
永續蚓菜系統.jpg
蚓菜系統是義方重要的食農教育場域,也是義方推廣永續發展理念的重要代表。用孩子的話來說,蚓菜系統可以把我們不要的果皮菜葉分解成有機物質,這樣不但少了垃圾車運送垃圾的碳足跡,也可以把有機物質拿來種菜,不但可以達到低碳、友善環境,還可以做到永續發展的目的。也有學生這樣說,蚓菜系統利用太陽能發電使馬達轉動,產生水循環,所以符合SDGs目標7的潔淨能源。
蚓菜採收-賣菜.jpg
有別於其他年級操作土耕種植,四年級學生配合自然課程的水生生物,於屋頂平台的蚓菜系統種植水耕蔬菜。蚓菜系統是本校食農教育重要的教學場域之一,整套系統是以回收營養午餐果皮、幼兒園廚房生廚餘及師生所帶來的家戶生廚餘來餵養蚯蚓,再透過封閉的水循環系統,將蚯蚓所製造的液態肥導引至水耕種植槽,故不需施用任何肥料作物即可茂盛生長,學生將採收的蔬菜帶回與家人分享,更將義方食農的理念-「低碳、永續、無毒」傳遞給家人,透過這一把小小的種子,將「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的觀念深植在每一位家人心中。另外四年級孩子也將一部份蔬菜在校門口販售,推廣義方的食農理念「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頗受民眾歡迎,幾大籃菜很快便銷售一空。
生菜沙拉02.jpg
去年找了幾位學生拍攝「免動刀不用火料理」的影片來推廣無毒健康飲食,讓更多人能知道義方國小食農教育的核心理念-「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透過簡單的處理與調味,呈現食材最原始的味道,吃的健康也能吃得安心,期待學生們能將義方的食農教育理念帶回家。
蔬果昔.jpg
這個學年度學校申請到一位AIESEC國際青年志工到校服務,除了為學生介紹她的國家特色外,也結合她的專長永續發展目標(SDGs)在各年段規劃相關課程。其中四年級結合食農教育,讓孩子體驗一場新奇有趣的烹飪活動-lettuce smoothie(蔬果昔),課程主軸和義方的食農教育核心理念食在地(local fresh)、食當季(seasonal eating)不謀而合,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飲食文化,也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激發孩子們對食材運用的無限想像。
體表會賣菜.jpg
義方國小食農教育的核心理念「食在地、食當季、食無毒」,體表會是個很棒的宣傳機會,因此我們特別使用平日所收集包裝教科書的牛皮紙,將採收的蔬菜包裝成「花束」,在走廊的一角展攤販售,吸睛度百分百,搭配現場解說,能有效將「食在地的新鮮、食當季的美味、食無毒的健康」理念推廣給更多人知道,讓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為地球盡一分力,「減碳很簡單,從吃做起」!
特教班種菜02.jpg
潛能班的孩子對食農課程充滿期待!種植前我讓孩子先動手撥動土壤,感受土壤表面與土壤中的溫度差異,感受土壤握在手中的觸感,找找土壤中有什麼新奇的事物,這些孩子的辨識能力較弱,給他們具體的引導,常能激發他們心中有趣的想像;接著,將一株株菜苗種到土裡,澆水、做植物插牌,逐步引導他們許下對種植的期待,孩子會更願意自發地進行後續的田間照顧。藍天下,生機盎然的菜印證了潛能班孩子能完成工作的想像,一盤盤剛採收的蔬菜象徵著孩子對自己的肯定,透過蔬菜種植的歷程,這些特教班的孩子建立自信肯定自我,更能將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與人分享。
觀察龍葵 瓢蟲.jpg
資源班孩子的種植區旁長了一片龍葵,看似雜草卻是深具意義的民俗植物,因此我刻意留下,預備帶學生來此導覽。從外觀看,這片龍葵明顯區分成2大塊,我讓孩子試著找找有什麼差異。眼尖的孩子已經發現有些龍葵的莖葉上黑黑的,葉子捲捲的好像生病了……我跟孩子說了生物間共生的關係,介紹蚜蟲、螞蟻、瓢蟲間的愛恨情仇故事。瓢蟲,每個孩子都認識,但瓢蟲的小時候長什麼模樣卻沒幾個人知道,這天孩子們都看到了。另外我們也看到了龍葵紫黑色的果實,味道如何得自己來嘗嘗。田間觀察總是充滿各種驚奇,等待孩子隨時來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