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教學習地圖

*」欄位的資料為必填。

學校資料

市立幸安國小
衛生組長
jiaqi@haps.tp.edu.tw

填報資料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2號
原有持續維護
其他 其他:綠廊道、綠牆
棚架式、攀爬式、綠牆

(參考網站http://card.url.com.tw/realads/map_latlng.php,輸入學校地址)
121.535度 , 25.0377度

(可使用google map計算)
20
滴灌、人工
中原食品、大安區農會、家長會志工等20
1500

本學年預計實施期程與內容

112學年度上學期
第1-2週:進行環境分析,籌組四五年級綠手指團隊、全校小神農,各年級依校本課程確認植栽作物,並於各班教室前進行花台整理/教職員工認養小田園作物/小神農培訓課程-認識基本蔬菜和作物,照顧作物注意事項。
第3-4週:農事體驗,進行小田園區、綠廊道和綠牆種植及整理。
第5-6週:綠化設施介紹:利用教育解說板向家長志工及同學介紹綠廊道和綠牆,了解其功能和意義,例如:增加城市綠化率、減少熱島效應、美化環境等。
第7-8週:綠肥與堆肥:帶領綠手指和家長志工認識綠肥與堆肥之循環關係,了解堆肥可成為土讓改良劑。
第9週:綠牆與綠廊道作物採收。
第10週:期中考週。
第11週:綠牆、綠廊道整理並重新種植。
第12週:大安區農會課程-認識香草植物。
第13週:大安區農會課程-製作香草防蚊噴霧。
第14週:大安區農會課程-製作香草炒糖。
第15週:大安區農會課程-認識水插法與實作。
第16週:SDGs與食農教育。
第17週:認識原生魚類與原生植物課程。
第18週:原生魚與植物廊道實地參訪。
第19週:綠手指作物採收與分享/家長志工種植綠肥作物-油菜花。
第20週:小神農與綠手指成果分享會。
寒假: 進行環境分析與資源盤點/小田園整理。

112學年度下學期
第1週: 籌組四五年級綠手指團隊、全校小神農,各年級依校本課程確認植栽作物,並於各班教室前進行花台整理/教職員工認養小田園作物。
第2-3週:中高年級小神農培訓課程-認識基本蔬菜和作物、實際體驗種植、照顧作物注意事項。
第4-5週:綠手指課程-整理小田園、綠廊道、綠牆,作物種植多樣化,例如:葉菜類、番茄、茄子、青椒、茄子、櫛瓜、百香果、蒜香藤等。/家長志工培訓-採收上學期期末油菜花,並將其埋進土壤成綠肥,了解綠肥與堆肥的關係,重新種植新作物。
第5-6週:原生魚與植物課程。
第7週:園遊會準備。
第8週:園遊會擺攤-幸福小田園蔬菜義賣/幸福窯烤PIZZA。
第9週:海漁基金會-食魚教育課程。
第10週:家長志工培訓-作物採收、認識香草課程。
第11週:世界地球日-SDGs目標與邁向淨零綠生活。
第12週:綠牆與綠廊道-利用教育解說板,帶領孩子認識綠牆與綠廊道的功能。
第13週:綠手指保健植物課程-認識保健植物與保健植物茶飲。
第14週:農事體驗-採收作物並種植新作物。
第15週:認識校園綠化設施與常見植物。
第16週:種子銀行-認識不同五穀雜糧。
第17週:營養教育-蔬果翻翻牌。
第18週: 家長志工培訓-保健植物課程與茶飲。
第19週:期末綠手指與小神農分享會。

本校綠屋頂特色
一、邁向淨零綠生活: 幸安將小田園與綠屋頂課程整合,在規劃上呼應了聯合國SDGs與淨零排放的精神,認識土地資源、水資源、綠肥與堆肥循環、減碳等議題,也帶領孩子了解綠屋頂的意義與功能。另外,也標榜不噴灑農藥,採有機種植,友善土地,落實「幸安小田園,安心有機園」,希望提升孩子的環保意識與永續教育觀念,並透過做中學,培養食農素養,深耕食農教育,共同邁向淨零綠生活。
二、休憩與療癒功能:本校綠屋頂採綠廊道和綠牆方式,校園內各有兩處綠廊道和兩處綠牆,教室前的花台有搭上網子,種植攀爬類植物,形成綠色走廊。除此之外,本校也有規劃小田園區,各班花台前依據課程內容種植相關作物,從小田園到綠屋頂,綠化面積範圍廣大,讓師生在校園任一角落,映入眼簾的均是綠意盎然景象,使校園成為休憩園地,師生有個心靈放鬆的場域,這也發揮了綠屋頂休憩和療癒的功能。
三、善用教育解說牌:由於種植作物種類多,在校園內每棵樹木及作物區塊均有植物牌,同時在東門廊道有設置教育解說板,讓孩子了解綠牆能淨化二氧化碳,並藉由吸附牆面熱氣,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增加保水性能,讓教師能夠自由運用解說板,讓學生學習具有意義。
四、整合相關課程:本校整合綠屋頂與小田園,並結合營養教育、健康促進、環境教育與食農教育,發展出「幸福小田園」課程,各年段也發展出不同的特色課程。例如: 一年級「認識常吃蔬菜」、二年級「花臺上的小豆豆」、三年級「菜菜人生」、四年級「喜『香』逢」、五年級「『櫛』然不同」和六年級「校園小神農」。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程「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希望孩子能自主發現學習的樂趣並主動求知,透過實地觀察和記錄,藉由自主學習來實踐共好,落實友善校園及尊重自然之願景。同時結合領域課程,讓學生了解「剩食議題」、「能源議題」等,學生能關懷其他國家人事物。
五、發展數位教材:將幸安小田園教育整合食農教育和永續教育,化為互動式數位教材,教材內容可見到幸安國小相關綠化設施,包含綠廊道、綠牆、小田園、綠肥區、雨撲滿等,讓學生認識和熟悉校園綠化設施,並達到學習效果。
六、綠肥堆肥循環:本校建置綠肥區與堆肥區,平時將雜草和落葉收集後,放於堆肥區成為天然養分,使其成為綠廊道與綠牆的肥料,形成永續資源循環利用系統。同時也結合課程,讓孩子認識綠肥與堆肥的循環,以及製作土壤改良劑。
七、安排教師社群:本校成立幸安食農學習社群,邀請專家入校進行指導相關課程,例如:種植知識、教學設計等,提升食農教育專業知能,並培育種子教師,每學年安排種子教師帶領學年老師,全員動起來,一起共學共好。
八、綠化尖兵種子:即「小神農」和「綠手指團隊」,學校規劃課程進行培訓和實作,並鼓勵每學期由不同學生擔任綠化小尖兵,希望讓更多人參與,希望綠化小尖兵能影響班上孩子,甚至影響家庭,慢慢擴散影響力,這也培養孩子問題解決能力和責任感,期末進行公開表揚頒獎。
九、作物採收成果多元:作物採收除了料理外,也有做成生活用途,例如:絲瓜變成菜瓜布;葫蘆變成容器等。也有老師設計創意課程,例如以洛神花為主題,完成一篇短文寫作、利用生菜完成一道創意料理等。
十、行銷分享與傳承:透過「幸安綠手指粉絲專頁」分享本校小田園推動情形,也有到他校分享、參與校際食農交流、教育廣播電台專訪。希望能打造幸安小田園品牌,並將幸安推動成果分享,擴散成功經驗和傳承。
十一、家長志工參與:本校籌組家長志工田園團隊,並認領田園區塊進行維護管理。志工平時會進行課程培訓,平時安排志工維護與整理環境,讓志工一同參與幸安小田園和綠屋頂計畫,不僅協助維護基地,也對學校更有認同感。
十二、整合社區資源:與鄰近大安區農會、台大農場、象農夫、優鮮主意蔬果汁店家、海漁基金會等合作,安排相關課程與活動,以推動食農教育和食魚教育,讓校園學習資源更加豐富。

本學期實施心得與反思
一、執行成果
(一)互動式數位教材: 本校將「幸福小田園」作為校定課程,並發展小田園和綠屋頂課程,各年段也發展出不同的特色課程,體現素養導向的學習。目前發展數位互動教材,內容包含營養教育、食農教育和永續教育,讓學生認識和熟悉校園綠化設施,並達到學習效果。
(二)培育種子團隊:本校持續推動綠手指和小神農,平時進行農事體驗外,也透過大安區農會、台大農場、海漁基金會、蔬果汁店家等外部資源,進行多元化課程,例如:香草課程、防蚊噴瓶實作、食魚教育、SDGs議題等。
(三)善用綠化設施:校園內建置多項綠化設施,例如:綠牆、綠廊道、綠肥區與堆肥區等,且也設置教育解說板,老師會利用解說板進行課程,認識綠屋頂的功能,例如:綠化、淨化空氣、減少熱島效應、休憩等,發揮綠屋頂的教育功能。
(四)成立學習社群:本校教師自主成立食農學習社群,邀請專家入校進行指導相關課程,例如:海漁食堂、種植知識、教學設計等,提升食農與食魚教育專業知能和素養,並培育種子教師教師帶領學年老師,全員動起來,一起共學共好。
(五)成果分享豐富:每學期初會訂購一批菜苗,分發給全校進行種植,大約學期中會陸續收到各班傳來採收的照片和影片,成果相當豐碩。甚至有的作物收成歷經三、四代,前任班級導師交接給後任導師,這具有傳承意味,也可帶給孩子生命教育的意義。
(六)綠化美化環境:本校綠化面積廣泛,包含兩處綠牆和綠廊道、小田園區、綠肥區及班級前花台等,其中綠肥區依照不同季節種植不同作物,例如:波斯菊、油菜花、向日葵等,讓校園一隅成為一幅美麗的畫,成為師生療癒、休閒與休憩的場所。
(七)幸福田園義賣:今年幸安園遊會,學務處設置幸福小田園攤位,這是學校第一次在園遊會進行小田園蔬菜義賣活動,這些蔬菜都是小朋友在學校小田園裡親手種植的,既有機又健康,最後會將義賣部分所得捐到花蓮地震救災專戶,幫助地震災戶。
(八)組成家長團隊:建立家長志工團隊,家長認領區塊維護,每天進行排班,進行環境整理、照顧作物,維護小田園環境。同時,也會在群組和大家分享作物生長狀況及心得。除了讓家長參與外,也增進家長對學校認同感。
(九) 幸安成果分享:除了平時經營幸安粉絲專頁、每年製作成果影片外,本校於新北市白雲國小、臺北市衛生督導人員研習(113年3月、8月)、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國教協作向前行」進行專訪、總統府兒童派對擺攤等,分享幸安食農教育推動歷程,希望將本校推動歷程分享給教育夥伴。另外,參加「112學年度臺北市我是小主播競賽」榮獲優選,透過主播方式介紹幸安小田園重要推手,影片中也可看到幸安食農教育歷程,希望將幸安國小食農教育成果分享,並擴散成功經驗和傳承。
(十)食農國際交流:今年度與香港金錢村何東國際小學、泰國宋卡王子大學進行食農教育交流,培訓24位校園國際接待大使,認真自然地全程用英文介紹幸安各個角落,從校史、圖書館、水泥動物藝術家、小田園、魚菜共生、香草植物、兔子的家、魚廊道、種子銀行、幸福廚房、幸福Loma 烏龜池等,讓與會嘉賓更佳了解幸安校園的美好。

二、未來推展方向
(一)深化數位教材:原先的數位教材是針對三年級,未來結合校本課程,將教材內容加深加廣,發展出適合各學年的食農數位教材。
(二)持續經驗傳承:期許和各校分享,或進行食農教育交流,教學相長,達到共好。
(三)擴大家長參與:目前家長參與度越來越高,未來期許號召更多新血家長參與,將家長綠手指團隊更有制度化,也增進對學校的認同感。
(四)結合健康促進教育:本校今年健康促進以視力保健為主題,結合食農教育和營養教育,讓孩子認識對視力有益之食材,並搭配小神農和綠手指課程,讓學生走出教室,進行農事活動,開創五感體驗,落實健康永續校園。之後希望也能增加「正向心理健康」。
(五)持續推動教師社群:本校原有食農教育學習社群,預計下學期申請以綠屋頂概念及環境教育為主題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邀請有興趣老師加入,發展食農教育專業知能。同時,也培養一群種子教師,由種子教師帶領學年一同學習,達到共學共好。
(六)融合文化意涵:將具有文化意涵的作物融入本校小田園課程,例如:艾草、絲瓜、葫蘆等,讓孩子了解人們的聰明智慧及背景,甚至可以融入本土語課程。

綠屋頂成果照片/說明

Array
(
    [id] => 4490
    [type_id] => 10
    [school_id] => 279
    [school_type_id] => 2
    [school_name] => 市立幸安國小
    [name] => 許佳琪
    [job_title] => 衛生組長
    [pho] => 27074191#3204
    [email] => jiaqi@haps.tp.edu.tw
    [address] =>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2號
    [base] => 原有持續維護
    [base_location] => 其他
    [base_location_other] => 綠廊道、綠牆
    [farming_method] => 棚架式、攀爬式、綠牆
    [farming_method_other] => 
    [base_longitude] => 121.535
    [base_latitude] => 25.0377
    [base_area] => 20
    [watering_method] => 滴灌、人工
    [watering_method_other] => 
    [funding_source_school] => 校內預算
    [funding_source_other] => 
    [other_assist] => 中原食品、大安區農會、家長會志工等20
    [total_num] => 1500
    [implement_content1] => 112學年度上學期
第1-2週:進行環境分析,籌組四五年級綠手指團隊、全校小神農,各年級依校本課程確認植栽作物,並於各班教室前進行花台整理/教職員工認養小田園作物/小神農培訓課程-認識基本蔬菜和作物,照顧作物注意事項。
第3-4週:農事體驗,進行小田園區、綠廊道和綠牆種植及整理。
第5-6週:綠化設施介紹:利用教育解說板向家長志工及同學介紹綠廊道和綠牆,了解其功能和意義,例如:增加城市綠化率、減少熱島效應、美化環境等。
第7-8週:綠肥與堆肥:帶領綠手指和家長志工認識綠肥與堆肥之循環關係,了解堆肥可成為土讓改良劑。
第9週:綠牆與綠廊道作物採收。
第10週:期中考週。
第11週:綠牆、綠廊道整理並重新種植。
第12週:大安區農會課程-認識香草植物。
第13週:大安區農會課程-製作香草防蚊噴霧。
第14週:大安區農會課程-製作香草炒糖。
第15週:大安區農會課程-認識水插法與實作。
第16週:SDGs與食農教育。
第17週:認識原生魚類與原生植物課程。
第18週:原生魚與植物廊道實地參訪。
第19週:綠手指作物採收與分享/家長志工種植綠肥作物-油菜花。
第20週:小神農與綠手指成果分享會。
寒假: 進行環境分析與資源盤點/小田園整理。
    [implement_content2] => 112學年度下學期
第1週: 籌組四五年級綠手指團隊、全校小神農,各年級依校本課程確認植栽作物,並於各班教室前進行花台整理/教職員工認養小田園作物。
第2-3週:中高年級小神農培訓課程-認識基本蔬菜和作物、實際體驗種植、照顧作物注意事項。
第4-5週:綠手指課程-整理小田園、綠廊道、綠牆,作物種植多樣化,例如:葉菜類、番茄、茄子、青椒、茄子、櫛瓜、百香果、蒜香藤等。/家長志工培訓-採收上學期期末油菜花,並將其埋進土壤成綠肥,了解綠肥與堆肥的關係,重新種植新作物。
第5-6週:原生魚與植物課程。
第7週:園遊會準備。
第8週:園遊會擺攤-幸福小田園蔬菜義賣/幸福窯烤PIZZA。
第9週:海漁基金會-食魚教育課程。
第10週:家長志工培訓-作物採收、認識香草課程。
第11週:世界地球日-SDGs目標與邁向淨零綠生活。
第12週:綠牆與綠廊道-利用教育解說板,帶領孩子認識綠牆與綠廊道的功能。
第13週:綠手指保健植物課程-認識保健植物與保健植物茶飲。 
第14週:農事體驗-採收作物並種植新作物。
第15週:認識校園綠化設施與常見植物。
第16週:種子銀行-認識不同五穀雜糧。
第17週:營養教育-蔬果翻翻牌。
第18週: 家長志工培訓-保健植物課程與茶飲。
第19週:期末綠手指與小神農分享會。
    [implement_evidence] => 
    [implement_evidence_name] => 
    [features] => 本校綠屋頂特色
一、邁向淨零綠生活: 幸安將小田園與綠屋頂課程整合,在規劃上呼應了聯合國SDGs與淨零排放的精神,認識土地資源、水資源、綠肥與堆肥循環、減碳等議題,也帶領孩子了解綠屋頂的意義與功能。另外,也標榜不噴灑農藥,採有機種植,友善土地,落實「幸安小田園,安心有機園」,希望提升孩子的環保意識與永續教育觀念,並透過做中學,培養食農素養,深耕食農教育,共同邁向淨零綠生活。
二、休憩與療癒功能:本校綠屋頂採綠廊道和綠牆方式,校園內各有兩處綠廊道和兩處綠牆,教室前的花台有搭上網子,種植攀爬類植物,形成綠色走廊。除此之外,本校也有規劃小田園區,各班花台前依據課程內容種植相關作物,從小田園到綠屋頂,綠化面積範圍廣大,讓師生在校園任一角落,映入眼簾的均是綠意盎然景象,使校園成為休憩園地,師生有個心靈放鬆的場域,這也發揮了綠屋頂休憩和療癒的功能。
三、善用教育解說牌:由於種植作物種類多,在校園內每棵樹木及作物區塊均有植物牌,同時在東門廊道有設置教育解說板,讓孩子了解綠牆能淨化二氧化碳,並藉由吸附牆面熱氣,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增加保水性能,讓教師能夠自由運用解說板,讓學生學習具有意義。
四、整合相關課程:本校整合綠屋頂與小田園,並結合營養教育、健康促進、環境教育與食農教育,發展出「幸福小田園」課程,各年段也發展出不同的特色課程。例如: 一年級「認識常吃蔬菜」、二年級「花臺上的小豆豆」、三年級「菜菜人生」、四年級「喜『香』逢」、五年級「『櫛』然不同」和六年級「校園小神農」。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程「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希望孩子能自主發現學習的樂趣並主動求知,透過實地觀察和記錄,藉由自主學習來實踐共好,落實友善校園及尊重自然之願景。同時結合領域課程,讓學生了解「剩食議題」、「能源議題」等,學生能關懷其他國家人事物。
五、發展數位教材:將幸安小田園教育整合食農教育和永續教育,化為互動式數位教材,教材內容可見到幸安國小相關綠化設施,包含綠廊道、綠牆、小田園、綠肥區、雨撲滿等,讓學生認識和熟悉校園綠化設施,並達到學習效果。
六、綠肥堆肥循環:本校建置綠肥區與堆肥區,平時將雜草和落葉收集後,放於堆肥區成為天然養分,使其成為綠廊道與綠牆的肥料,形成永續資源循環利用系統。同時也結合課程,讓孩子認識綠肥與堆肥的循環,以及製作土壤改良劑。
七、安排教師社群:本校成立幸安食農學習社群,邀請專家入校進行指導相關課程,例如:種植知識、教學設計等,提升食農教育專業知能,並培育種子教師,每學年安排種子教師帶領學年老師,全員動起來,一起共學共好。
八、綠化尖兵種子:即「小神農」和「綠手指團隊」,學校規劃課程進行培訓和實作,並鼓勵每學期由不同學生擔任綠化小尖兵,希望讓更多人參與,希望綠化小尖兵能影響班上孩子,甚至影響家庭,慢慢擴散影響力,這也培養孩子問題解決能力和責任感,期末進行公開表揚頒獎。
九、作物採收成果多元:作物採收除了料理外,也有做成生活用途,例如:絲瓜變成菜瓜布;葫蘆變成容器等。也有老師設計創意課程,例如以洛神花為主題,完成一篇短文寫作、利用生菜完成一道創意料理等。
十、行銷分享與傳承:透過「幸安綠手指粉絲專頁」分享本校小田園推動情形,也有到他校分享、參與校際食農交流、教育廣播電台專訪。希望能打造幸安小田園品牌,並將幸安推動成果分享,擴散成功經驗和傳承。
十一、家長志工參與:本校籌組家長志工田園團隊,並認領田園區塊進行維護管理。志工平時會進行課程培訓,平時安排志工維護與整理環境,讓志工一同參與幸安小田園和綠屋頂計畫,不僅協助維護基地,也對學校更有認同感。
十二、整合社區資源:與鄰近大安區農會、台大農場、象農夫、優鮮主意蔬果汁店家、海漁基金會等合作,安排相關課程與活動,以推動食農教育和食魚教育,讓校園學習資源更加豐富。
    [experience_reflection] => 本學期實施心得與反思
一、執行成果
(一)互動式數位教材: 本校將「幸福小田園」作為校定課程,並發展小田園和綠屋頂課程,各年段也發展出不同的特色課程,體現素養導向的學習。目前發展數位互動教材,內容包含營養教育、食農教育和永續教育,讓學生認識和熟悉校園綠化設施,並達到學習效果。
(二)培育種子團隊:本校持續推動綠手指和小神農,平時進行農事體驗外,也透過大安區農會、台大農場、海漁基金會、蔬果汁店家等外部資源,進行多元化課程,例如:香草課程、防蚊噴瓶實作、食魚教育、SDGs議題等。
(三)善用綠化設施:校園內建置多項綠化設施,例如:綠牆、綠廊道、綠肥區與堆肥區等,且也設置教育解說板,老師會利用解說板進行課程,認識綠屋頂的功能,例如:綠化、淨化空氣、減少熱島效應、休憩等,發揮綠屋頂的教育功能。
(四)成立學習社群:本校教師自主成立食農學習社群,邀請專家入校進行指導相關課程,例如:海漁食堂、種植知識、教學設計等,提升食農與食魚教育專業知能和素養,並培育種子教師教師帶領學年老師,全員動起來,一起共學共好。
(五)成果分享豐富:每學期初會訂購一批菜苗,分發給全校進行種植,大約學期中會陸續收到各班傳來採收的照片和影片,成果相當豐碩。甚至有的作物收成歷經三、四代,前任班級導師交接給後任導師,這具有傳承意味,也可帶給孩子生命教育的意義。
(六)綠化美化環境:本校綠化面積廣泛,包含兩處綠牆和綠廊道、小田園區、綠肥區及班級前花台等,其中綠肥區依照不同季節種植不同作物,例如:波斯菊、油菜花、向日葵等,讓校園一隅成為一幅美麗的畫,成為師生療癒、休閒與休憩的場所。
(七)幸福田園義賣:今年幸安園遊會,學務處設置幸福小田園攤位,這是學校第一次在園遊會進行小田園蔬菜義賣活動,這些蔬菜都是小朋友在學校小田園裡親手種植的,既有機又健康,最後會將義賣部分所得捐到花蓮地震救災專戶,幫助地震災戶。
(八)組成家長團隊:建立家長志工團隊,家長認領區塊維護,每天進行排班,進行環境整理、照顧作物,維護小田園環境。同時,也會在群組和大家分享作物生長狀況及心得。除了讓家長參與外,也增進家長對學校認同感。
(九) 幸安成果分享:除了平時經營幸安粉絲專頁、每年製作成果影片外,本校於新北市白雲國小、臺北市衛生督導人員研習(113年3月、8月)、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國教協作向前行」進行專訪、總統府兒童派對擺攤等,分享幸安食農教育推動歷程,希望將本校推動歷程分享給教育夥伴。另外,參加「112學年度臺北市我是小主播競賽」榮獲優選,透過主播方式介紹幸安小田園重要推手,影片中也可看到幸安食農教育歷程,希望將幸安國小食農教育成果分享,並擴散成功經驗和傳承。
(十)食農國際交流:今年度與香港金錢村何東國際小學、泰國宋卡王子大學進行食農教育交流,培訓24位校園國際接待大使,認真自然地全程用英文介紹幸安各個角落,從校史、圖書館、水泥動物藝術家、小田園、魚菜共生、香草植物、兔子的家、魚廊道、種子銀行、幸福廚房、幸福Loma 烏龜池等,讓與會嘉賓更佳了解幸安校園的美好。

二、未來推展方向
(一)深化數位教材:原先的數位教材是針對三年級,未來結合校本課程,將教材內容加深加廣,發展出適合各學年的食農數位教材。
(二)持續經驗傳承:期許和各校分享,或進行食農教育交流,教學相長,達到共好。
(三)擴大家長參與:目前家長參與度越來越高,未來期許號召更多新血家長參與,將家長綠手指團隊更有制度化,也增進對學校的認同感。
(四)結合健康促進教育:本校今年健康促進以視力保健為主題,結合食農教育和營養教育,讓孩子認識對視力有益之食材,並搭配小神農和綠手指課程,讓學生走出教室,進行農事活動,開創五感體驗,落實健康永續校園。之後希望也能增加「正向心理健康」。
(五)持續推動教師社群:本校原有食農教育學習社群,預計下學期申請以綠屋頂概念及環境教育為主題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邀請有興趣老師加入,發展食農教育專業知能。同時,也培養一群種子教師,由種子教師帶領學年一同學習,達到共學共好。
(六)融合文化意涵:將具有文化意涵的作物融入本校小田園課程,例如:艾草、絲瓜、葫蘆等,讓孩子了解人們的聰明智慧及背景,甚至可以融入本土語課程。
    [base_photo1] => 1121user421_4490.jpg
    [base_photo_name1] => 15.jpg
    [base_description1] => 綠化設施多元與廣泛:本校綠屋頂包含綠廊道和綠牆,教室前的花台有搭上網子,種植攀爬類植物,形成綠色走廊。另外也有綠肥和小田園區,種植面積廣泛。綠化設施多元,同時搭配教育解說板,營造校園學習情境,讓學生能自主學習。
    [base_photo2] => 1121user422_4490.jpg
    [base_photo_name2] => 16.jpg
    [base_description2] => 班級作物成果多元:大約期中會陸續收到各班傳來採收的照片和影片,呈現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成果豐富多元。
    [base_photo3] => 1121user423_4490.jpg
    [base_photo_name3] => 17.jpg
    [base_description3] => 百變創意特色課程:除了校本課程外,班級也有些創意課程,例如:以洛神花為主題,分組開發創意料理,並完成一篇以洛神花為第一人稱視角的作文。 
    [base_photo4] => 1121user14_4490.jpg
    [base_photo_name4] => 18.jpg
    [base_description4] => 落實產地到餐桌:每到期中,各班大都會享受收成的喜悅,老師帶領孩子將採收作物化為美味佳餚,同學不只滿足味蕾,也學會做一道料理。
    [base_photo5] => 1121user805_4490.jpg
    [base_photo_name5] => 19.jpg
    [base_description5] => 融入課程與宣導:將綠屋頂學習融入領域課程和主題課程,讓孩子認識綠屋頂的功能,如降溫、減碳、淨化空氣等,同時搭配環境教育與節能教育月,例如:在兒童朝會時,讓孩子站在台上宣導邁向淨零綠生活與SDGs,讓孩子實踐綠色行動;結合剩食議題,讓孩子能關心其他國家糧食作物情形,培養愛物惜食觀念。
    [base_photo6] => 1121user706_4490.jpg
    [base_photo_name6] => 20.jpg
    [base_description6] => 培養綠手指團隊與小神農:每學期定期培訓,並與鄰近大安區農會、台大農場、蔬果汁店家、海漁基金會等合作,進行相關課程,課程內容豐富多元。
    [base_photo7] => 1121user237_4490.jpg
    [base_photo_name7] => 21.jpg
    [base_description7] => 作物種類多元:除了葉菜類外,班級前也種植多樣作物,例如:火龍果、美濃瓜、番茄、辣椒、絲瓜、小麥等,讓孩子認識不同的作物,也讓校園呈現多元的面貌。
    [base_photo8] => 1121user568_4490.jpg
    [base_photo_name8] => 8.jpg
    [base_description8] => 食農數位教材: 將幸安小田園教育整合食農教育和永續教育,化為互動式數位教材,教材內容可見到幸安國小相關綠化設施,包含綠廊道、綠牆、小田園、綠肥區、雨撲滿等,讓學生認識和熟悉校園綠化設施,並達到學習效果。
    [marketing_url] =>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7671250314
    [video_link1] => https://youtu.be/Iw1VaRYuT04
    [video_link2] => https://youtu.be/-lgmh9L38b0?si=s3wO9KCFR6hmMpx7
    [video_link3] => https://youtu.be/w5R4ReNaetw?si=8R70nHM7kC4SSc0G
    [year] => 
    [acad_year] => 1121
    [status] => 1
    [sh_status] => 
    [sh_status_name] => {"score1":{"id":"612","name":"甯致遠","time":"2024-05-19 10:29:57"},"score2":{"id":"617","name":"曾俊明","time":"2024-05-19 10:59:07"}}
    [score1] => 95
    [score1_note] => 
    [score2] => 95
    [score2_note] => 
    [score3] => 0
    [score3_note] => 
    [score_name] => 604
    [time_update] => 2024-04-30 10:06:18
    [json_update_time] => ["2024-04-22 14:50:46","2024-04-26 14:33:48","2024-04-26 15:04:03","2024-04-26 15:17:12","2024-04-26 15:56:01","2024-04-26 16:41:57","2024-04-27 18:07:54","2024-04-27 18:20:28","2024-04-30 09:56:26","2024-04-30 10:05:44","2024-04-30 10:06:18"]
    [time_add] => 0000-00-00 00:00:00
    [time_edit] => 2024-05-27 10:54:36
)
1
15.jpg
綠化設施多元與廣泛:本校綠屋頂包含綠廊道和綠牆,教室前的花台有搭上網子,種植攀爬類植物,形成綠色走廊。另外也有綠肥和小田園區,種植面積廣泛。綠化設施多元,同時搭配教育解說板,營造校園學習情境,讓學生能自主學習。
16.jpg
班級作物成果多元:大約期中會陸續收到各班傳來採收的照片和影片,呈現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成果豐富多元。
17.jpg
百變創意特色課程:除了校本課程外,班級也有些創意課程,例如:以洛神花為主題,分組開發創意料理,並完成一篇以洛神花為第一人稱視角的作文。
18.jpg
落實產地到餐桌:每到期中,各班大都會享受收成的喜悅,老師帶領孩子將採收作物化為美味佳餚,同學不只滿足味蕾,也學會做一道料理。
19.jpg
融入課程與宣導:將綠屋頂學習融入領域課程和主題課程,讓孩子認識綠屋頂的功能,如降溫、減碳、淨化空氣等,同時搭配環境教育與節能教育月,例如:在兒童朝會時,讓孩子站在台上宣導邁向淨零綠生活與SDGs,讓孩子實踐綠色行動;結合剩食議題,讓孩子能關心其他國家糧食作物情形,培養愛物惜食觀念。
20.jpg
培養綠手指團隊與小神農:每學期定期培訓,並與鄰近大安區農會、台大農場、蔬果汁店家、海漁基金會等合作,進行相關課程,課程內容豐富多元。
21.jpg
作物種類多元:除了葉菜類外,班級前也種植多樣作物,例如:火龍果、美濃瓜、番茄、辣椒、絲瓜、小麥等,讓孩子認識不同的作物,也讓校園呈現多元的面貌。
8.jpg
食農數位教材: 將幸安小田園教育整合食農教育和永續教育,化為互動式數位教材,教材內容可見到幸安國小相關綠化設施,包含綠廊道、綠牆、小田園、綠肥區、雨撲滿等,讓學生認識和熟悉校園綠化設施,並達到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