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教學習地圖

學校資料

市立介壽國中
衛⽣副組⻑
anniewpp963@gmail.com

填報資料

臺北市延壽街401號
原有並新增
市有
水耕、土耕、魚菜共生

(參考網站http://card.url.com.tw/realads/map_latlng.php,輸入學校地址)
121.554度 , 25.0564度

(可使用google map計算)
70
15
1220
臺北典藏植物園講師、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講師、陽明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高正忠教授、臺北市農會農業技術服務團、教育局綠屋頂研習講師象農夫-李孟發先生、臺灣⼤學園藝所蘇梓維碩⼠、臺灣⼤學植物科學所韋立博碩士、臺灣⼤學植物科學所顏嘉成碩⼠、農民林慧懿女士、農民高建城先生、家⻑會生活美化組、社區志工 20 人
1255
18
校內預算
分送學生、分送協助者、義賣、結合烹飪課程、分送社區長者(弱勢)、其他 其他:分送教職員工及家長

本學年預計實施期程與內容

112年上半年(111學年度第二學期)
寒假
(1)請教專家學者:洽詢陽明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高正忠教授、臺北市農會農業技術服務團、臺灣⼤學園藝所蘇梓維碩⼠、臺灣⼤學植物科學所韋立博碩士、臺灣⼤學植物科學所顏嘉成碩⼠,及農民養護植物及設置小田園相關知識。
(2)確認安全措施:拆除第二中庭「綠色隧道區」遭蟲蛀破損且孳生青苔導致濕滑之木棧道,改鋪設透水石板路。
(3)小義工學生養護及觀察小田園作物生長情形、清理滴灌噴頭及排水管、調整滴灌時間、清洗魚菜共生設備,及拔除野草。教職員工檢查雨水回收系統、自動滴灌系統管線及電磁閥,並更換電池。
(4)整理倉庫。
第1~2週
(1)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理化」課程,講解「肥料」的成分及種類,如:蚯蚓堆肥、落葉堆肥、綠肥、化學肥、氮肥、磷肥、鉀肥等。
(2)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生物」課程,講解「蚯蚓」及其對耕種的益處,如: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透水性及養分,以改良土質。
(3)小田園社戶外課實做蚯蚓堆肥。
(4)邀請農民林慧懿女士及高建城先生蒞校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第3~4週
(1)洽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高正忠教授研發之原型再利用回收瓶為基座的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
(2)邀請行政院農委會指導食農教育團體-海漁基金會講解友善環境永續食魚知識。
(3)小田園社團學生分組討論有關教育局「植樹綠能計畫」議題,包含:臺灣原生種、本校適合栽種的場地、樹種及功效。
第5~6週
(1)小田園社戶外課配合時節栽種絲瓜。
(2)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生活科技」課程,講解「小田園景觀設計」,包含:構圖(曲線、直線)、前排造景(彩度、高度)、植栽顔色比例、走道鋪面材料、栽植盆顔色、碎石顏色、藤蔓植物遮蓋等。
(3)小田園社戶外課實地踏查小田園景觀設計。
(4)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生物」及「園藝」課程,講解「春化作用」。
(5)小田園社運用「春化作用」原理,先將綠豆、黃豆、黑豆、芝麻、蘿蔔嬰及紅藜等種子放入冰箱冷藏庫1週模擬冬天環境,戶外課再使用穴盤練習播種,栽種綠豆、黃豆、黑豆、芝麻、蘿蔔嬰及紅藜種子,並觀察生長情形。
(6)小田園社室內課講解「認識本校小田園」,包含第一中庭「魚菜共生生態池區」、第二中庭「綠色隧道區」、第四棟後巷「綠色防蚊區」及「走廊花臺菜園」。
第7~8週
(1)小田園社戶外課建置原型再利用回收瓶為基座的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
(2)小田園社戶外課養護第二中庭「綠色隧道區」,採收紅蔥頭及地瓜葉。
(3)小田園社學生持續觀察並研討綠豆、黃豆、黑豆、芝麻、蘿蔔嬰及紅藜的生長情形,並將已發芽的實生苗從穴盤移植至3吋盆。
(4)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理化」課程,講解「利用虹吸原理清理魚菜共生池植栽箱」與「魚 菜共生原理及化學式」。
(5)小田園社戶外課養護第一中庭「魚菜共生生態池區」,栽種草莓及萵苣。
(6)結合社區鄰里資源:與志工家長研商養護小田園事宜,並組織社區居民擔任「園藝義工」協助。
第9~10週
(1)小田園社學生持續觀察並研討綠豆、黃豆、黑豆、芝麻、蘿蔔嬰及紅藜生長情形,並將已發芽的實生苗從3吋盆移植至5吋盆。
(2)請教專家學者:洽詢市府田園城市建議師資-陽明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高正忠教授、臺灣大學園藝所張育森教授、臺北市立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所張育傑教授,及教育局綠屋頂研習講師象農夫-李孟發先生養護植物相關資源。
(3)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健康教育」及「視覺藝術」課程,講解「小田園效益及賞析」,如:每日五蔬果、有機食材有益健康、糙米營養價值高於胚芽米、胚芽米營養價值高於精緻白 米、防蚊、節能減碳、美化校園及市容、增加綠覆率等。
(4)小田園社戶外課養護第四棟後巷「綠色防蚊區」,養護左手香及扦插魚腥草。
第11~12週
(1)小田園社戶外課配合時節栽種空心菜。
(2)小田園社戶外課栽種桂花樹。
(3)小田園社學生持續觀察並研討綠豆、黃豆、黑豆、芝麻、蘿蔔嬰及紅藜生長情形,並將已發芽的實生苗從5吋盆移植至校慶賀禮-廢棄花盆,以學習物盡其用、愛物惜物精神。
(4)招募及訓練「衛生組小義工」協助養護小田園。
(5)小田園社戶外課養護原型再利用回收瓶為基座的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
第13~14週
(1)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心理輔導」與「科學實驗」課程,講解「植物心理學實驗-在培育過程對植物說好話及說壞話後生長情形」。
(2)小田園社戶外課實做「植物心理學實驗」,使用黃豆及綠豆播種,實驗組為對植物說好話,對照組為對植物說壞話,觀察後續生長情形。
(3)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生活科技」課程,講解「小田園硬體設備」,包含:抽水馬達、水 閥開關、介質式植栽床、浮筏式植栽床、雨水回收系統、棚架、土耕植栽箱、自動滴灌系統、定時器及植物說明牌等。
(4)小田園社戶外課實地踏查小田園硬體設備。
第15~16週
(1)小田園社戶外課觀察及養護原型再利用回收瓶為基座的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
(2)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自然領域」課程,講解「土壤與介質」,如:泥炭土、蛭石、珍珠石、椰纖土、發泡煉石、田土等。
(3)小田園社戶外課調土、補土,改良第二中庭「綠色隧道區」及「走廊花臺菜園」土質。
(4)小田園社戶外課持續觀察「植物心理學實驗」實驗組及對照組生長情形變化。
(5)小田園社戶外課觀察蚯蚓堆肥變化。
第17~18週
(1)小田園社戶外課進行油菜播種及架設防鳥細網。
(2)小田園社戶外課採收綠豆、黃豆、黑豆、芝麻、蘿蔔嬰、紅藜、萵苣、空心菜及辣椒。
(3)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家政」課程,烹飪綠豆水、綠豆湯及萵苣佐辣椒生菜沙拉。
(4)辦理小田園親師生講座,推廣栽種蔬果知能。
(5)小田園社戶外課持續觀察「植物心理學實驗」實驗組及對照組生長情形變化。
(6)小田園社戶外課觀察蚯蚓堆肥變化。
第19~20週
(1)小田園社室內課講解「香草植物」,帶領同學認識香草植物的生活應用,例如:提升記憶力、放鬆、幫助睡眠。學生填寫香草植物學習單。
(2)小田園社戶外課採收芳香萬壽菊、綠薄荷、艾草及左手香等香草植物,洗淨後,以熱水殺菌沖泡,過濾成花草茶。
(3)小田園社戶外課研討「植物心理學實驗」實驗組及對照組生長情形變化。
(4)小田園社戶外課研討蚯蚓堆肥變化。
(5)小田園社戶外課研討油菜生長情形。
(6)小田園社室內課研討原型再利用回收瓶為基座的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
112年下半年(112學年度第一學期)
暑假
(1)請教專家學者:洽詢陽明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高正忠教授、臺北市農會農業技術服務團、臺灣⼤學園藝所蘇梓維碩⼠、臺灣⼤學植物科學所韋立博碩士、臺灣⼤學植物科學所顏嘉成碩⼠,及農民養護植物及設置小田園相關知識。
(2)確認安全措施:檢查棚架及植栽盆是否破損,並維修。
(3)小義工學生養護及觀察小田園作物生長情形(包含第一中庭「魚菜共生生態池區」、第二 中庭「綠色隧道區」、第四棟後巷「綠色防蚊區」及「走廊花臺菜園」):維修自動滴灌系統漏水管線、清理滴灌噴頭及排水管、調整滴灌時間、清洗魚菜共生設備、拔除野草,及進行蚯蚓堆肥。
(4)整理倉庫。
第1~2週
(1)小義工同學養護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
(2)「小田園社」招生。
(3)小田園社結合「國文」課程進行「陶淵明田園詩作賞析」。
(4)小田園社室內課講解「小田園工法」。
(5)小田園社戶外課養護第一中庭「魚菜共生生態池區」植栽箱。
第3~4週
(1)小田園社結合「音樂」課程進行「貝多芬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樂曲聆賞」。
(2)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視覺藝術」課程,講解「綠化及美化農場」。
(3)小田園社戶外課重整第四棟後巷「綠色防蚊區」及「走廊花臺菜園」,並實做修剪植物,採收魚腥草及地瓜葉。
第5~6週
(1)小田園社室內課學生分組探討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之環保、食安效益及特點。
(2)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健康教育」課程,講解「天天五蔬果」:3蔬2果,每天至少要吃三份蔬菜與兩份水果,以建立學生健康飲食觀念。
(3)小田園社戶外課養護第二中庭「綠色隧道區」,並實做採收辣椒、空心菜、地瓜葉、蘆薈、百香果,及紅蔥頭等,以維護校園景觀。
(4)結合社區鄰里資源:招募7年級新生志工家長,併同原有志工家長及社區熱心居民,組成「小田園家長團隊」,支援小田園相關事宜。
第7~8週
(1)小田園社持續進行蚯蚓堆肥,並結合「英文」課程進行「蚯蚓相關知識英文翻譯」。
(2)持續培訓「衛生組小義工」協助養護小田園。
(3)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生物」課程,講解「防治植物病蟲害」,以增進養護小田園知能。
(4)小田園社戶外課實地踏查小田園植物病蟲害。
第9~10週
(1)小田園社結合「國文」課程進行「王維田園詩作賞析」。
(2)結合校慶活動:「採收及搬運蔬菜接力賽」及「園遊會義賣蔬果」,義賣所得併入決算,納入學校年度預算。
(3)小田園社戶外課採收茄子、空心菜及韭菜等作物。
(4)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生物」課程,講解「日常蔬菜的栽種方法—茄子、空心菜及韭 菜」。
第11~12週
(1)小田園社結合「音樂」課程及「本土語」課程進行「草螟弄雞公(蚱蜢逗弄公雞)-農耕樂曲聆賞」。
(2)舉辦「小田園講座」,邀請專家學者蒞校演講,增進師生養護小田園知能。
(3)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生活科技」課程及「生物」課程,製作「小田園植物說明牌」,說明牌內容包含植物學名、科屬、別名、營養及功效。
(4)小田園社戶外課於小田園更新植物說明牌。
第13~14週
(1)小田園社結合「環境、自然、永續、實作、食農、生態、生活、生物、家政,與地科」等課程進行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之理論研究。
(2)小田園社室內課,講解「栽種茶葉」,並實做撿茶(將茶葉分級)。
(3)小田園社戶外課實做栽種茶葉的綠肥—魯冰花。
第15~16週
(1)小田園社戶外課驗證「綠化降溫」成果,測量小田園農場體感溫度,包含第一中庭「魚菜共生生態池區」、第二中庭「綠色隧道區」、第四棟後巷「綠色防蚊區」及「走廊花臺菜園」。
(2)小田園社戶外課採收第一中庭「魚菜共生生態池區」、第二中庭「綠色隧道區」、第四棟後巷「綠色防蚊區」及「走廊花臺菜園」蔬果。
(3)社團成果發表結合「創意市集活動」:小田園社包裝蔬果、義賣蔬果,所得納入教育儲蓄戶,扶助弱勢。
第17~18週
(1)小田園社結合「國文」課程進行「杜甫田園詩作賞析」。
(2)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生物」課程,講解「豌豆遺傳性狀」。
(3)小田園社戶外課實做搭設棚架,栽種豌豆,並觀察豌豆遺傳性狀。
第19~20週
(1)小田園社結合「音樂」課程及「本土語」課程進行「農村曲-農耕樂曲聆賞」。
(2)小田園社戶外課採收第二中庭「綠色隧道區」、第四棟後巷「綠色防蚊區」及「走廊花臺菜園」魚腥草及地瓜葉。
(3)小田園社室內課融入「家政」課程,烹飪地瓜葉蛋花湯。

一、愛鄉愛土:
栽種台灣原生種桑樹,因是道地台灣原生,比從國外引入的植栽更能適應本土環境,抗病蟲害、適應力強,不需要花很多時間管理,可減少管理經費,且不需使用農藥,以免讓害蟲因產生抗體而愈來愈強。此外,可為未來採食桑葚及培育蠶寶寶做準備。
二、融入課程:
融入社團、生物、生活科技、理化、家政、健康教育、視覺藝術、數學、資訊、語文等課程,提升各大領域素養。植物心理學、農園/庭園景觀設計、肥料知識、烹飪、健康飲食等主題課程,落實食農教育。如:
(一)自食齊力,尚「介」長「壽」(家政/健康教育)。
(二)每日飲食指南桌遊(健康教育/生物)。
(三)蚯蚓堆肥實作(生物/理化)。
(四)植物心理學雙語實驗(輔導/生物/英文)。
(五)黃金葛三兄弟綠牆(視覺藝術/生物)。
三、永續環保:
(一)蚯蚓堆肥:以生廚餘、落花、落葉及枯枝餵食蚯蚓,解決生廚餘問題,再以蚯蚓糞便為肥料栽種小田園植物。蚯蚓在土壤中爬行同時發揮了鬆土的功用,有利植物根部的生長。學生藉由觀察蚯蚓,增進生物、理化及農耕素養。
(二)響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依據SDGs 目標2之「促進永續農業」設計課程,進行教學。
(三)水資源回收再利用:設置雨⽔回收系統澆灌農作物,節能減碳。
四、落實食農教育法:
依據食農教育法所定6大推動方針:「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加強宣導,並設計課程,進行教學。
五、結合社區與家長力量:
小田園建置及養護工作由學生、教職員工、志工家長及社區熱心人士擔任。並邀請專精農耕的家長及社區人士傳授栽種小田園植物、設計小田園景觀的知識及技能。結合社區與家長之力量,共同營造親師生與鄰里合作之氛圍,促進學校經營與發展,帶動社區共榮共好,實踐美好臺北田園城市理想。
六、舉辦講座:
(一)邀請陽明交大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講解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等知識。
(二)邀請臺北典藏植物園講師解說臺灣原生種植物及實作小田園植物拓印。
(三)邀請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講師解說食農教育-優質蛋白質挑選順序:豆製品>;魚肉、海鮮>;蛋>;羊牛豬鵝鴨雞。讓學生了解小田園所栽種之紅豆、綠豆為優質蛋白質首選。
(四)邀請臺⼤植物科學研究所及園藝研究所碩士講解肥料、土壤等知識。
七、植物種類多元:
栽種植物種類多元化,讓學生可以認識各種不同植物的生長特性,並觀察多元型態的根、葉、莖、花、果,及種子,說明如下:
1、蔬菜類:地瓜葉、紅鳳菜、紅莧菜、韭菜、南瓜、大蒜、紅蔥頭、綠豆、黃豆、黑豆、紅豆、芝麻、紅藜、蘿蔔嬰等。
2、香草類:綠薄荷、芳香萬壽菊等。
3、中草藥:玫瑰花、麥門冬、紫蘇、紅紫蘇、枸杞、金銀花、穀精草、木賊等。
4、爬藤水果:絲瓜、百香果。
5、(點綴用)香草類:左手香。
八、學生親自建置及養護:
「小田園」盆缽運用本校原有舊花盆,從無到有全程均由教師帶領學生們親力親為建置,包含挑選植物、脫盆、補土、栽種、移植、澆水、施肥、修剪、採收、義賣。培養學生農耕園藝終身興趣,怡情養性,調劑身心。
九、設置植物說明牌
學生手腦並用,上網查詢各植物的知識,排版、列印並建置植物說明牌。
十、校慶義賣蔬果,所得扶助弱勢學生。
十一、可食地景美化校園環境,提高綠覆率,提供親師生無農藥雜糧、蔬果及紓解壓力的休憩園地。
十二、第二中庭「綠色隧道區」百香果3月份生病,逐漸凋零,產生大量枯枝枯葉,經請教農耕專家,係屬遭受真菌感染。親師生齊力移除壞死枯枝枯葉,曝曬及翻動舊土殺菌一週,再混合新土,重新栽種百香果。
十三、第⼀中庭「⿂菜共⽣⽣態池區」的百香果及地瓜葉、第二中庭「綠色平臺」的地瓜葉,及第四棟後巷「綠色防蚊區」的魚腥草及左手香採用扦插繁殖法,教師指導學生們上網查詢因細胞全能性(體細胞具有完整的基因組,若給予適當培養誘導條件,如同結合子可分化為具有形態雙極性的擬胚或體胚。),所以百香果、地瓜葉、魚腥草與左手香的莖可分化出根細胞,成功繁殖。
十四、「走廊陽臺菜園」社團課學生運用種子繁殖法栽種黃豆、綠豆、紅豆、黑豆、紅藜等食物,發現黃豆生長速度最快,且存活率最高。進而施行「植物心理學-言語對植物生長發育影響」實驗,擅長英語同學增加雙語元素。學生每人栽種兩盆黃豆,一盆做為實驗組,學生每日對植物說好話;另一盆做為對照組,學生每日對植物說壞話。實驗結果實驗組植物長得較高大,證實說好話對植物生長發育影響較良好。
十五、第⼀中庭「⿂菜共⽣⽣態池區」以往清理水耕浮筏式植栽盆是採用人工舀出汙水,再將廢棄汙水倒入鄰近土耕區廢物利用以灌溉的方式,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及時間。社團課學生想出運用自然科學課程所學「虹吸原理」,使用一根水管吸出汙水;小義工學生想出搭配「多管齊下」策略,使用多根水管同時吸出汙水。因此大為減少清理水耕植栽盆的人力及時間,學以致用,結合理論與實務。
十六、第⼀中庭「⿂菜共⽣⽣態池區」浮筏式植栽區每隔幾個月栽種的蔬菜會產生發育不良、委靡、變形的狀況,經請教農耕專家,係因浮筏(保麗龍板)長期覆蓋植栽盆,導致盆內滋生不利蔬菜成長的毒素,因此每隔一兩個月需掀開浮筏,讓植栽盆曬太陽消毒、殺菌。
十七、學生觀察出,空心菜因分兩地栽種而產生植物型態不同的狀況:(1)種在屋頂平臺的空心菜因日照時間長,導致葉較短且較茂密;(2)種在一樓中庭的空心菜因四周建築物遮蔽部分日光,日照時間短,導致「徒長」現象,葉較長且較稀疏。
十八、學生觀察出,福山萵苣(俗名:大陸妹)因分三地栽種而產生植物型態不同的狀況:(1)種在屋頂平臺的福山萵苣因日照時間長,葉集結長成球狀,葉較短且寬大;(2)種在一樓中庭的福山萵苣因四周建築物遮蔽部分日光,日照時間短,導致「徒長」現象,葉較長、未結成球狀,且較稀疏;(3)種在一樓「⿂菜共⽣池」水耕區的福山萵苣亦因四周建築物遮蔽部分日光,日照時間短,導致「徒長」現象,葉的長度介於屋頂平臺的萵苣和中庭的萵苣之間。
十九、本校地瓜葉有不同的品種:(1)紫色地瓜葉生長速度較快,不易產生枯葉,不須經常施肥。因纖維較粗,較適合煮湯,不適合炒菜;(2)綠色地瓜葉生長速度較慢,易產生黃葉及枯葉,須經常施肥、提供養分以改善黃葉及枯葉。因纖維較細,適合炒菜。
二十、未來推展方向
(一)持續施作蚯蚓堆肥,解決生廚餘問題及協助鬆土,並以蚯蚓糞便施肥。學生藉由觀察蚯蚓,提升生物、理化及農耕素養。
(二)持續配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及落實食農教育。
(三)持續建置「零廢棄循環型都市農園」:落實永續環保、節能減碳。
(四)持續結合家長會力量,借重專精農耕、農園設計家長之長才,及鼓勵志工家長熱心參與,營造親師生共同學習成長之合作氛圍。
(五)持續善用社區資源,邀請社區人士傳授栽種小田園植物、設計小田園景觀的知識及技能。結合社區之力量並推廣臺北田園城市理念,共同達成鄰里合作、共榮共好之願景。
(六)持續栽種台灣原生種植物以友善環境。
(七)持續栽種台灣原生種桑樹,為未來採食桑葚及餵食蠶寶寶進行田園教學做準備。
(八)推動「國中生養生觀念」:建立終生勞動養生及健康飲食觀念,並持續辦理「自食齊力-尚『介』長『壽』」活動。
(九)持續設計「寓教於樂」栽種活動。
(十)持續教育學生團結合作栽種,學習發揮團隊精神。
(十一)持續邀請專家學者講解小田園相關知識。

田園基地成果照片/說明

01-落實「植樹綠能」環保及「愛鄉愛土」政策,小義工學生於第二中庭齊力栽種臺灣原生種桑樹,以友善環境、減少植物病蟲害,與為採收桑葚食用及採收桑葉餵食蠶寶寶做準備。IMG_0209●●●.JPG
落實「植樹綠能」環保及「愛鄉愛土」政策,小義工學生於第二中庭齊力栽種臺灣原生種桑樹,以友善環境、減少植物病蟲害,與為採收桑葚食用及採收桑葉餵食蠶寶寶做準備。
02-第一中庭「魚菜共生生態池」由普通班及資源班同學協力栽種萵苣家族(福山萵苣、紅奶油萵苣、鹿角萵苣、甜蘿蔓萵苣、日本A菜萵苣)等食物,及餵食魚龜,並由普通班及資優班同學協力製作「魚菜共生化學反應式」標示牌。IMG_9728●●●.JPG
第一中庭「魚菜共生生態池」由普通班及資源班同學協力栽種萵苣家族(福山萵苣、紅奶油萵苣、鹿角萵苣、甜蘿蔓萵苣、日本A菜萵苣)等食物,及餵食魚龜,並由普通班及資優班同學協力製作「魚菜共生化學反應式」標示牌。
03-第二中庭「綠色隧道」普通班同學帶領特教身心障礙班同學進行鬆土、栽種絲瓜、辣椒、百香果、吊竹梅等植栽。IMG_9795●●●.JPG
第二中庭「綠色隧道」普通班同學帶領特教身心障礙班同學進行鬆土、栽種絲瓜、辣椒、百香果、吊竹梅等植栽。
04-小田園社學生在校移植萵苣,以帶回家建置「居家廚房陽台無農藥菜園」,萵苣成熟後採收即可在家烹煮,並持續繁殖,落實「食農教育-自食其力」。IMG_0260●●.JPG
小田園社學生在校移植萵苣,以帶回家建置「居家廚房陽台無農藥菜園」,萵苣成熟後採收即可在家烹煮,並持續繁殖,落實「食農教育-自食其力」。
05-學生學習葉的型態:葉序、葉形、葉緣及葉脈等知識後,採集小田園葉子,結合視覺藝術及生物課程,實作「葉子拓印畫帆布袋」。IMG_0108●●.JPG
學生學習葉的型態:葉序、葉形、葉緣及葉脈等知識後,採集小田園葉子,結合視覺藝術及生物課程,實作「葉子拓印畫帆布袋」。
06-小田園社學生於校園分組栽種臺灣原生種杜鵑花,以落實「植樹綠能」環保政策,愛護地球。IMG_0745●.JPG
小田園社學生於校園分組栽種臺灣原生種杜鵑花,以落實「植樹綠能」環保政策,愛護地球。
07-小田園社團學生善用回收廢棄舊報紙,集思廣益自製透水不透土、可防土壤流失的綠牆小花盆。IMG_0252●●.JPG
小田園社團學生善用回收廢棄舊報紙,集思廣益自製透水不透土、可防土壤流失的綠牆小花盆。
●111校慶小田園活動15●.JPG
校慶小田園社義賣無農藥蔬菜,所得扶助弱勢學生。